您现在的位置是:知识 >>正文
nba直播吧手机版
知识318人已围观
简介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(记者 袁秀月)随着各地高考成绩出炉、高考分数线发布,接下来将进入志愿填报时间。近日,各地、各高校陆续发布招生计划和招生亮点,今年高校招录政策有哪些新变化?资料图:6月10日,北 ...
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(记者 袁秀月)随着各地高考成绩出炉、考生高考分数线发布,今年接下来将进入志愿填报时间。高校近日,招录各地、有新各高校陆续发布招生计划和招生亮点,变化nba直播吧手机版今年高校招录政策有哪些新变化?考生
资料图:6月10日,北京市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考点外,今年考生走出考点接受亲人的高校祝福。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
多所高校实行“零调剂”政策
今年,招录厦门大学、有新中山大学、变化华南理工大学、考生今日直播nba直播快船对掘金北京邮电大学、今年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实施“零调剂”或“零退档”的高校政策。
如厦门大学校本部普通本科批次,考生填满专业志愿且不重复,提档后体检合格,专业不会被调剂,即学校将根据上线并符合专业条件的考生填报的志愿进行录取,保证录取至所报考的专业志愿之一。
再如中山大学实行“零调剂、不退档、认加分、无级差”的今晚19点30女排直播女排招生政策,即报满不重复的专业志愿不会调剂到未报考的专业、政审和体检合格且报满专业志愿或服从调剂则不退档、认可考生政策性加分、专业录取无级差,最大限度满足考生专业志愿。
此外,北京邮电大学提出,今年将在所有省份实施“6保1”的保专业政策。考生报考学校普通理工科专业组,若考生报满6个专业且不重复,提档后将录取至所报考的专业志愿之一,不会出现专业调剂。
多所高校放松转专业门槛
在报考中,选专业一直是困扰考生和家长的难题。今年,多所高校对转专业政策进行调整,为学生提供更大专业选择自由度。
如厦门大学从今年9月开始,将全面放开本科转专业,突破转专业年级限制和次数限制,转出不设限(除艺术类、专项招生等规定不予转专业外),转入有考核。
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可零门槛转专业,学生入校后即可申请转入钱学森班、人工智能班、拔尖计划、越杰计划、未来技术学院等,大一末、大二末、大三末都可申请转专业,转出专业不设置门槛和要求。转专业对全校所有学科开放,不设学科限制。
此外,如兰州大学、北京建筑大学、北京邮电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也放松了对学生转专业的限制。
多所高校中医学类专业选科放宽
今年,多所中医药高校调整了部分中医学类专业选科要求,有的由“物理+化学”双选调整为“不提科目要求”,有的则调整为物理、历史学科类兼招,涉及专业有中医学、针灸推拿学、中医骨伤科学、中医养生学、中医康复学、中医儿科学等。
比如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、针灸推拿学、中医骨伤科学、中医康复学,均“不提科目要求”。2024年,这几个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为“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”。
有的高校则调整了部分专业选科要求,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推拿学为“不限定选考科目”,其他如中医学等仍为“物理+化学”。
多所“双一流”高校扩招
此前教育部对外公布,今年“双一流”高校本科扩招。目前,多所高校已对外公布扩招名额,如清华大学扩招150人,北京大学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,中国人民大学扩招超100人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较去年增加100个招生计划,上海交通大学扩招150人,山东大学本科扩招100人,等等。
多所高校的新增计划重点面向前沿技术、新兴业态等。如武汉大学今年增加的招生名额,将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。上海交通大学扩大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医疗健康、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。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设立全国首个“宠物”本科专业,中国农业大学今年扩招本科生500人,其中的50人就用于招收“宠物”本科专业。
近期,多省份公布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。可以注意到,多地的本科招生计划数有所增加。如上海市今年考试人数较去年增加近1万人,在沪招生总计划数同步增加,预计本专科总体录取率与往年接近。(完)
Tags:
上一篇:意外保险一般多长时间了能理赔
相关文章
囤房稅首度開徵 自住少1動作課重稅惹民怨 中央解套了|天下雜誌
知识囤房稅2.0今年5月首度開徵,自住房屋必須在3月底前設籍才享有自住稅率,近期已有自住民眾沒設籍被課重稅,多繳逾萬元的稅金惹民怨。台中市地稅局說,去年即向中央建議延長自住設戶籍申報期限,獲全國各縣市支持 ...
【知识】
阅读更多“三夏”生产一线观察|智能农业“慧”丰收
知识“三夏”时节,各地正抢抓农时,田间沃野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。“麦到小满日夜黄”,每年小满过后中原大地便进入了“麦收时间”。5月21日,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芦庙乡合庄村村民收拢刚收获的小麦。新华社发赵永涛 ...
【知识】
阅读更多@高考生 考前考中要注意什么?教育部十问十答来了→
知识2025年高考在即。为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了解考试的注意事项,教育部就考生常见问题作出“十问十答”和相关建议,供考生和家长参考。01考生应如何规划赴考行程?考前,请考生认真阅读、仔细核对考试时间、考点信 ...
【知识】
阅读更多